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检查包括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明确染色体异常与流产风险关系,多次习惯性流产夫妇建议检查)、女方生殖系统检查(含子宫解剖结构的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颈机能检查)、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感染因素检查(TORCH筛查、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凝血状态及与流产关系,适用于相关人群)
一、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
1.意义:习惯性流产中约有5%-6%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通过检测夫妻双方染色体,能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情况。若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罗氏易位等结构异常,或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等异常,会增加习惯性流产风险。例如,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时,染色体分离异常,易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引发流产。
2.适用人群:多次习惯性流产夫妇均建议进行该项检查,无论年龄、性别,只要有习惯性流产病史都应考虑。
二、女方生殖系统检查
1.子宫解剖结构检查
B超检查:
意义:可了解子宫形态、大小,有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宫腔粘连等情况。子宫畸形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环境,增加流产风险;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会改变宫腔内环境,干扰胚胎种植。例如,纵隔子宫患者宫腔被纵隔分隔,胚胎种植空间受限,易发生流产。
检查时间: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此时子宫环境相对清晰,便于观察解剖结构。
子宫输卵管造影:
意义:能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同时了解宫腔形态。对于既往有盆腔炎等病史的女性,可排查是否因输卵管堵塞或宫腔病变导致习惯性流产。如宫腔存在粘连,造影可显示粘连部位和程度。
2.宫颈机能检查
意义:对于有晚期习惯性流产(妊娠中期流产)的女性,需考虑宫颈机能不全可能。通过宫颈扩张器探测宫颈、超声监测宫颈长度等方法检查宫颈机能。宫颈机能不全时,宫颈内口松弛,妊娠中晚期无法维持妊娠,导致流产。例如,既往有多次妊娠中期流产且宫颈口曾有扩张史的女性,宫颈机能不全可能性大。
适用人群:有晚期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宫颈曾有手术操作史(如宫颈锥形切除等)的女性。
三、内分泌检查
1.性激素六项检查
意义:包括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通过检测可了解卵巢内分泌功能,如雌激素水平过低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生长,不利于胚胎着床;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导致流产。例如,黄体期孕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增加流产风险。
检查时间:一般在月经周期第2-5天(基础状态)检查基础性激素,了解卵巢储备功能;若怀疑黄体功能不全,可在月经周期第22-24天检查孕激素水平。
2.甲状腺功能检查
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可影响妊娠结局。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多种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母体代谢率降低,影响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供应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高代谢状态也不利于胚胎稳定。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增加。
适用人群: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或出现甲状腺相关症状(如乏力、心慌、体重异常等)的习惯性流产女性。
四、感染因素检查
1.TORCH筛查
意义:TORCH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这些病原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尤其是在妊娠早期,胎儿感染后易出现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病等多种畸形,同时流产风险升高。
检查时间:一般在孕前或早孕期进行筛查,对于有接触感染源风险的女性可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2.支原体、衣原体检查
意义: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等,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流产。例如,支原体感染可黏附在精子表面,影响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同时感染子宫颈和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干扰胚胎种植环境。
检查方法:通过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明确是否存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五、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相关指标检查
意义:部分习惯性流产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易栓症等。通过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可了解凝血状态。易栓症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微血栓,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引发流产。例如,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易栓症范畴,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可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增加流产风险。
适用人群:有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既往有血栓形成史或有易栓症家族史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