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能是大便异常及肛管狭窄、解剖缺陷、内括约肌痉挛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大便异常及肛管狭窄
肛裂常见病因主要源于外力的冲击与摩擦,若长期存在便秘或腹泻状况,会导致肛管皮肤受损,进而使皮肤全层裂开并逐渐形成溃疡。此外,外伤、手术瘢痕、先天性因素等致使肛管狭窄,这也极易诱发肛裂。通过肛门扩张或使用药物来缓解肛门的狭窄,增加排便通道的宽度。局部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酸甘油或地尔硫卓)可以放松内括约肌,减轻肛门压力。
2、解剖缺陷
肛门外括约肌在肛管前后形成三角形裂隙,对肛管的支持不足,容易发生撕裂情况。同时,肛管动脉在肛门前后的分布相对薄弱,这两个区域血供较差,容易形成缺血性溃疡,对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肛管与直肠以90°角相延续,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的压力最大,所以后正中线最容易出现肛裂。通过一些物理疗法,如肛门扩张、盆底肌肉训练,改善排便功能。
3、内括约肌痉挛
炎症刺激、粪便刺激以及外括约肌的暴露、异常情绪等,都可能引发肛门内括约肌张力增高,导致肛管静息压升高。此时肛门的顺应性变差,当干硬的粪便通过时就容易产生裂口。局部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能够放松内括约肌,减轻痉挛和疼痛。
对于有肛裂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肛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