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便血区分痔疮与肛裂的方法是便血颜色、便血伴随症状、便血频率等。
1.便血颜色
痔疮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不与大便混合,多附着在大便表面。肛裂便血颜色同样为鲜红色,但出血量相对较少,一般是在大便表面有少量鲜血,或在擦拭肛门的纸巾上有血迹。
2.便血伴随症状
多数情况下,便血时无明显疼痛,仅有少数患者在痔疮脱出嵌顿、感染或血栓形成时会出现疼痛。此外,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肿物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则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肛裂便血时的显著特征是疼痛,疼痛具有周期性。排便时因粪便刺激裂口引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
3.便血频率
痔疮便血频率不固定,与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经常食用辛辣食物、久坐、便秘或腹泻,可能会导致痔疮发作频繁,便血次数增多。肛裂患者如果不改善便秘等问题,每次排便都可能导致肛裂创面再次裂开,从而出现便血,便血相对较为频繁。
有肛肠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痔疮或肛裂,再次出现便血时,要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如果之前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便血,可能与手术创面愈合不良、复发等因素有关,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