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传染源包括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啮齿类动物及感染鼠疫的患者尤其是肺鼠疫患者,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传播(鼠蚤叮咬染菌啮齿类动物后再叮咬人传病菌)、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染疫动物血液等通过破损皮肤黏膜侵入)、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飞沫形成气溶胶致他人吸入感染)。
一、传染源
鼠疫的传染源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啮齿类动物,如旱獭、黄鼠等,此类动物是鼠疫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储存宿主;二是感染鼠疫的患者,尤其是肺鼠疫患者,其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一)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是鼠疫传播的重要媒介。当鼠蚤叮咬了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啮齿类动物后,鼠疫耶尔森菌会在鼠蚤体内增殖,随后鼠蚤叮咬人类时,就会将病菌传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此传播途径常见于自然疫源地中,与啮齿类动物及其携带鼠蚤的接触密切相关。
(二)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直接接触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动物(如病死的啮齿类动物等)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病菌可通过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体内,进而导致感染。例如,猎人在处理猎获的染疫动物时,若手部有伤口,就容易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鼠疫。
(三)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排出含有鼠疫耶尔森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其他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此传播途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传播,尤其是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群密集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