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月经初潮后1-2年发病,经前12小时始痛,第1日最剧,呈痉挛性下腹痛可放射,伴多种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有关;继发性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继发于内膜异位症等,月经来潮后渐重,持续久,伴原发病表现,与盆腔器质性病变相关,长期精神紧张等易致痛经加重,有宫腔操作史需警惕相关疾病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通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区,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疼痛的严重程度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剧烈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常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开始后出现,之后逐渐加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天。除了下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性交痛等;子宫腺肌病患者除痛经外,还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表现。在不同年龄层中,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而生育年龄女性继发性痛经则多与盆腔器质性病变相关;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女性可能更易出现痛经加重的情况;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的女性,需警惕继发性痛经中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等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