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鼠疫起病多急骤常于接触传染源后短时间发病,淋巴结好发于腹股沟等部位且迅速肿大坚硬与周围粘连触痛明显,初期淋巴结区域红肿热痛后化脓破溃皮肤有相应变化,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病情进展更迅猛需密切监测,老年多合基础疾病要兼顾,特殊病史者病变更严重需加强治疗。
一、起病特点
腺鼠疫由鼠疫杆菌经皮肤侵入人体后首先累及局部淋巴结,起病多急骤,患者多在感染后1~6天内出现相关症状,通常在接触传染源(如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等)后较短时间内发病。
二、淋巴结肿大特征
1.常见部位:好发于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可呈单侧或双侧受累。2.肿大特点:淋巴结迅速肿大,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触之疼痛明显,且肿大淋巴结体积可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大。
三、局部表现
初期淋巴结区域出现红肿热痛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皮肤表面可见明显发红、发热,触痛加剧,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后期可形成溃疡。
四、全身症状
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可快速出现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五、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成人更为迅猛,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淋巴结变化,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全身症状加重,应尽早隔离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2.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腺鼠疫引发的全身中毒症状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需注重全身状况监测,在治疗中需兼顾基础疾病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方案。3.特殊病史人群:如有免疫缺陷等病史的患者,腺鼠疫淋巴结病变可能更为严重,淋巴结病变进展更快,全身症状更显著,治疗时需加强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