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腺鼠疫多在蚤叮咬后突发高热,受累部位淋巴结迅速肿大等;肺鼠疫原发性起病急骤,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后进展为高热、剧烈咳嗽咳痰等;败血症型起病即高热寒战,伴意识障碍、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儿童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接触史后发热等表现,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病情进展更迅速、症状更严重需密切监测救治。
一、腺鼠疫症状
腺鼠疫为最常见类型,多发生于被蚤叮咬后。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同时受累部位淋巴结(常见于腹股沟、腋下、颈部等)迅速肿大,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红肿发热且伴有明显疼痛,患者常因疼痛而被迫采取固定体位。
二、肺鼠疫症状
肺鼠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肺鼠疫起病急骤,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如轻度咳嗽、咽痛等,随后迅速进展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有剧烈咳嗽、咳痰,痰液多为鲜红色且呈泡沫状,呼吸急促、发绀明显,病情进展极为迅速,若未及时救治,多在2~3日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三、败血症型鼠疫症状
败血症型鼠疫是病菌侵入血液所致,起病时即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40℃以上,患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或抽搐等,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瘀斑、紫癜,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病情凶险,若不及时干预,死亡率极高。
四、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感染鼠疫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高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可能较成人更隐匿,但仍需高度警惕,若有接触史且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感染鼠疫后病情进展往往更迅速,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采取隔离及救治措施,以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