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黄疸肝炎因病毒类型不同传播途径有别,甲肝主要粪-口传播,乙肝可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丙肝主要血液等传播;非病毒性黄疸肝炎一般无传染性,包括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儿童感染病毒性黄疸肝炎需严格隔离,孕妇乙肝要专业母婴阻断,老年人病毒性黄疸肝炎需注意个人卫生隔离及家人协助康复护理。
一、病毒性黄疸肝炎的传染性及传播方式
病毒性黄疸肝炎具有传染性,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黄疸肝炎传播途径有差异。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所致黄疸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可导致他人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5~50天,发病前2周及发病后1周传染性较强;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黄疸型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母婴垂直传播(母亲传给婴儿)、性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染;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黄疸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具等,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二、非病毒性黄疸肝炎的传染性
非病毒性黄疸肝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常见的非病毒性黄疸肝炎包括药物性黄疸肝炎(由药物不良反应引发,无病原体传播性)、自身免疫性黄疸肝炎(因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肝脏炎症及黄疸,不存在病原体传播)等,此类黄疸肝炎不会在人群中造成传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感染病毒性黄疸肝炎,需严格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孕妇若感染乙型黄疸肝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等,降低母婴传播风险;老年人若患有病毒性黄疸肝炎,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需注意个人卫生及隔离防护,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家人应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协助做好隔离及康复护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