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传播方式包括鼠蚤叮咬传播即鼠蚤叮咬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后再叮咬人致感染,直接接触传播为接触染疫动物时病菌可经破损皮肤黏膜侵入,从事相关高风险职业人群需做好防护普通人群勿擅自接触不明原因死亡动物,飞沫传播是肺鼠疫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含菌飞沫致他人吸入感染需隔离防护。
一、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是鼠疫耶尔森菌的重要传播媒介。当鼠蚤叮咬了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后,鼠疫杆菌会在鼠蚤体内繁殖,此时鼠蚤再叮咬人类,就会将鼠疫杆菌注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例如,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类是主要的储存宿主,鼠蚤在鼠群中传播鼠疫后,若叮咬人类,就可能导致人感染鼠疫。
二、直接接触传播
1.接触染疫动物相关情况:人类在接触染疫动物时,如捕猎、宰杀、剥皮以及食用病兽等操作过程中,鼠疫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侵入人体。比如,在一些鼠疫流行地区,当地居民若直接接触病死的旱獭等染疫动物,就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因为病兽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容易通过皮肤黏膜创口进入人体。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从事与动物相关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在接触可能染疫的动物时,应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穿防护服等,以避免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染疫动物的相关物质,降低感染风险;而普通人群应避免擅自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防止因意外接触导致感染。
三、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是飞沫传播的重要传染源。肺鼠疫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排出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其他人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后,就可能引起感染。例如,当一个肺鼠疫患者在密闭空间内咳嗽,周围人吸入其排出的飞沫,就有可能被传染上肺鼠疫。这种传播方式在肺鼠疫疫情中较为关键,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需要特别注意隔离和防护,防止飞沫传播导致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