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传播途径包括蚤媒传播(为腺鼠疫主要方式且人传人有限)、直接接触患有鼠疫动物的血液等物质传播、肺鼠疫飞沫传播(人传人能力强),儿童免疫力低易感染且需防传染他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重需严格隔离,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易恶化且需严格隔离。
一、传播途径及传染性体现
(一)蚤媒传播
鼠蚤叮咬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后,再叮咬人类,病菌可随鼠蚤的叮咬进入人体,从而将鼠疫传播给人,这是腺鼠疫等常见类型的主要传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有限传播,但相对肺鼠疫传播性较弱。
(二)直接接触传播
当人体直接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病死的旱獭、老鼠等)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鼠疫耶尔森菌可通过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体内,进而造成传播,比如从事野外作业接触病死动物的人员若防护不当就易被感染并可能传染他人。
(三)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咳嗽时排出含有鼠疫耶尔森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被感染,且肺鼠疫的人传人能力较强,能在人群中引起快速传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链。
二、不同人群感染后的传染特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鼠疫患者或污染物品后更容易被感染,且一旦感染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同时由于其活动范围和接触人群的特点,需格外注意避免其接触疑似或确诊鼠疫患者,防止将病菌传播给其他儿童及周围人群。
(二)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感染鼠疫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且在与他人接触过程中若未做好防护,更容易将鼠疫传染给同处环境中的其他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所以老年人感染鼠疫后需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鼠疫后,身体状况可能会因鼠疫的影响而进一步恶化,同时其在与他人接触时,也存在将鼠疫传染给他人的风险,这类人群感染鼠疫后必须进行严格隔离,防止疾病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