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时羊水成分进入母体循环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含急性肺栓塞等且死亡率高,其高死亡率源于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识别困难、救治环节复杂,高危人群有高龄产妇等,应对需高危产妇加强孕期产检监测,分娩期医护警觉启动多学科抢救,合并基础疾病者孕前控病孕期遵医嘱管理。
一、羊水栓塞的定义与高死亡率现状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其死亡率通常高达70-80%,这一高死亡率与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且诊疗难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高死亡率的原因剖析
(一)发病机制复杂
羊水内的胎儿有形成分(如胎脂、胎粪等)进入母体循环后,可触发机体过度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急剧恶化,同时引发DIC等凝血功能紊乱,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而现有医疗手段对这种极端强烈的免疫炎症反应的控制较为局限。
(二)早期识别困难
羊水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阴道流血不止等症状,易与子痫、肺栓塞等其他分娩期并发症混淆,常导致误诊漏诊,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三)救治环节复杂
羊水栓塞救治需多学科协作,涵盖呼吸循环支持、凝血功能纠正、器官功能维护等多方面复杂处理,任一环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均会显著影响预后。
三、高危人群及应对要点
(一)高危人群范畴
高龄产妇(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存在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等胎盘异常情况的产妇,属于羊水栓塞高危人群。
(二)应对建议
孕期管理:高危产妇需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分娩期监护: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高度警觉,一旦出现疑似羊水栓塞症状(如突发呼吸困难、不明原因出血等),应立即启动多学科抢救团队,争分夺秒开展救治;
合并基础疾病者:孕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孕期严格遵循医嘱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羊水栓塞发生时的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