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为前置胎盘,发病与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有关,超声是主要诊断方法且有具体分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有宫腔操作史及剖宫产史女性需密切监测并做好相关准备。
一、定义核心内容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即定义为前置胎盘。
二、发病相关因素考量
(一)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
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操作可损伤子宫内膜,再次妊娠时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面积扩大,易延伸至子宫下段引发前置胎盘,有此类病史的女性风险相对更高。
(二)胎盘异常
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相对增大)、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可致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部位,增加前置胎盘发生几率。
(三)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着床,从而形成前置胎盘。
三、超声诊断及分型
(一)超声诊断关键
超声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位置,以此明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关系。
(二)具体分型
1.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2.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附着于子宫下段,达宫颈内口边缘,未覆盖宫颈内口。
4.低置胎盘: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0mm,但未达宫颈内口。
四、临床主要表现及特殊人群关注
(一)临床主要表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出现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因胎盘附着位置低,子宫下段扩张致胎盘与子宫壁错位剥离引发出血。
(二)特殊人群关注
有宫腔操作史女性:此类人群子宫内膜受损,发生前置胎盘风险增加,孕期需更密切监测阴道流血及胎儿状况。
剖宫产史女性:发生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风险较高,需加强孕期超声监测,评估胎盘位置及与子宫肌层关系,分娩时做好应对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