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可由耳源性、中枢性及其他多种原因引起。
1.耳源性因素
耳源性因素是引起眩晕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眩晕症的30%~50%。常见的耳源性疾病包括: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与头部位置变动密切相关的眩晕疾病。当头位或体位变动时,耳石脱落的碎片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起短暂的眩晕发作。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突发性眩晕疾病。常发生于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后,眩晕症状可于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
突发性聋伴眩晕: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伴眩晕。
2.中枢性因素
中枢性因素约占眩晕症的20%~30%。常见的中枢性疾病包括: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可因前庭核或小脑梗死、出血等导致眩晕。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动脉瘤等,可因压迫前庭神经或小脑而引起眩晕。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可因炎症累及前庭神经或小脑而引起眩晕。
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可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而导致眩晕。
3.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引起眩晕症,如:
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可因眼源性眩晕而误诊为耳源性眩晕。
精神性因素:如焦虑、抑郁、失眠等,可因精神性眩晕而误诊为耳源性眩晕。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可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压、贫血等,可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等,可因药物的耳毒性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引起眩晕。
总之,引起眩晕症的原因较多,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