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总体死亡率较高受救治时效性、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孕周因素等影响孕产妇需重视产前检查配合医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告知并管理基础疾病医护要提升早期识别和救治水平加强多学科协作。
一、羊水栓塞总体死亡率概况
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其总体死亡率相对较高,据国内外多项研究统计,总体死亡率约在20%~30%左右。但这一数据并非固定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羊水栓塞死亡率的相关因素
(一)救治时效性
发病后能否在短时间内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治至关重要。若患者能在羊水栓塞发生后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死亡率相对可降低;反之,若救治延误超过一定时间,死亡率会显著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救治延误超过3小时,死亡率会大幅攀升。
(二)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孕产妇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对死亡率有影响。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产妇,发生羊水栓塞时身体的耐受能力更差,死亡率相对更高。比如合并严重高血压的孕产妇,在羊水栓塞发生后,各脏器功能更易受损,增加了救治难度和死亡风险。
(三)孕周因素
孕周不同,羊水栓塞的死亡率也有差异。孕晚期(如孕28周及以上)发生羊水栓塞时,由于胎儿已发育较为成熟,母体的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下,相对孕早期等情况,死亡率可能相对不同,但总体孕晚期发生羊水栓塞的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范畴内。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孕产妇层面
孕产妇应重视产前检查,通过规范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可能增加羊水栓塞风险的情况。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寒战、咯血等疑似羊水栓塞的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启动救治,降低死亡风险。同时,有基础疾病的孕产妇更要加强孕期管理,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减少羊水栓塞发生时因基础疾病叠加带来的高死亡风险。
(二)医疗人员层面
医护人员需不断提升对羊水栓塞的早期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多学科协作培训,包括产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科室之间的配合演练,确保在羊水栓塞发生时能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治,最大程度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