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菌属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呈短杆状两端钝圆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在组织内可见菌体位于巨噬细胞内其对寒冷潮湿环境抵抗力较强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主要通过鼠蚤叮咬传播也可经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及飞沫传播能引起腺鼠疫肺鼠疫等致病物质有荚膜鼠毒素纤维蛋白溶解酶儿童免疫力低感染后病情进展快需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并避免接触相关动物及环境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并发症风险高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接触相关动物出现症状尽快就诊一般人群应避免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相关工作需做好个人防护。
一、分类归属
鼠疫杆菌属于耶尔森菌属,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二、形态特征
通常呈短杆状,两端钝圆,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在组织内可见菌体位于巨噬细胞内。
三、生物学特性
生存环境:对寒冷、潮湿环境抵抗力较强,在脓液、痰液和蚤体内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但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直射1小时、加热55℃15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消毒剂如5%来苏儿、5%石炭酸等能迅速将其杀灭。
四、致病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鼠蚤叮咬传播给人,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传播。
所致疾病:能引起腺鼠疫、肺鼠疫等严重疾病,致病物质包括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鼠毒素(为外毒素,可引起发热、低血压休克等)、纤维蛋白溶解酶(能溶解血管内纤维蛋白,促进细菌扩散)等。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鼠疫杆菌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痛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且应避免儿童接触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的动物及污染环境。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感染鼠疫杆菌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要格外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与可能带菌动物接触,若出现相关感染症状需尽快就诊。
一般人群:应避免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若从事与可能带菌动物接触相关工作(如畜牧、野外作业等),需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破损处接触可能污染物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