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系统分为Ⅰ至Ⅳ期不同分期治疗及预后有差异分期评估需综合考量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特殊人群等因素。
一、FIGO分期系统
子宫内膜癌主要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进行分期,:
1.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2.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3.Ⅲ期: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期:肿瘤侵犯子宫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ⅢC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4.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二、分期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1.治疗差异
Ⅰ期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辅助放疗或化疗。
Ⅱ期患者常需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
Ⅲ期及Ⅳ期患者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联合方案。
2.预后不同
Ⅰ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随着分期进展,预后逐渐变差,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三、分期评估的相关因素考量
1.年龄因素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为子宫内膜癌高发人群,年轻女性发病时需更谨慎评估分期,因可能涉及生育功能保留等特殊需求,需综合患者年龄、生育愿望等制定个体化分期相关诊疗方案。
2.生活方式因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分期判断,在分期评估时需结合患者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全面考量肿瘤累及范围。
3.既往病史因素
若患者既往有妇科疾病史等,分期评估时需详细询问病史,精准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明确准确分期,进而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4.特殊人群考量
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选择对机体影响相对较小的治疗方式;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严格掌握保留生育功能适应证的前提下,依据分期情况谨慎制定治疗策略,充分兼顾生育功能保留与肿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