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有基础疾病等致,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发系列严重病理变化且高龄等增风险,产后感染因分娩消毒不严等及有剖宫产史等病史有症状,心血管意外因原有心血管病产后血压等波动,血栓形成因产后活动少、高凝状态易致及肥胖等高危人群有相应表现。
一、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后常见意外之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孕期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产妇精神过度紧张等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胎盘未能正常剥离或附着异常会引起出血;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胎儿过大、产程过快等可能造成会阴、阴道、宫颈等软产道撕裂伤从而引发出血。孕期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更高。
二、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极其凶险的分娩后意外。发病机制是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过敏反应、肺动脉高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严重病理生理变化。高龄产妇、多产妇、胎膜早破、子宫收缩过强等情况会增加羊水栓塞发生风险,起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危及产妇生命。
三、产后感染
分娩后产妇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若分娩过程中消毒不严格、产妇个人卫生不佳等,易发生产后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侵入。有剖宫产史、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病史的产妇,产后感染风险更高,表现为发热、恶露异常、下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四、心血管意外
孕期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产后这些变化需要恢复。部分产妇可能因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肌病等),产后血压波动大或心脏负担加重而发生心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高龄产妇、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产妇风险相对较高。
五、血栓形成
产后产妇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移动,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肥胖、长期卧床、有血栓病史的产妇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肺栓塞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