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急性期有发热、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症状,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及有症状型,晚期有肝硬化型、巨脾型、腹水型,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隐匿需关注相关情况,孕妇感染需谨慎处理及监测母婴,老年人感染后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要加强体检检查。
一、急性期症状
1.发热:为急性期主要表现之一,多呈间歇热或弛张热,体温一般在38~40℃,可持续数周,部分患者伴有畏寒或寒战。此与血吸虫在体内移行、发育及毒素释放等因素相关。
2.过敏反应:病程早期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样皮疹,发生率较高,皮疹多伴有瘙痒感,一般持续数天,与血吸虫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3.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每日腹泻次数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系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导致肠道黏膜损害所致。
二、慢性期症状
1.无症状型:多数慢性血吸虫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通过粪便检查或体检时发现虫卵,此类患者多因感染虫量较少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弱。
2.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呈间歇性发作,部分患者可出现脓血便,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此与虫卵在肝脏、肠道等组织沉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三、晚期症状
1.肝硬化型: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出现脾肿大、腹水,同时肝功能可能减退,如白蛋白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系长期虫卵沉积导致肝脏广泛纤维化所致。
2.巨脾型:脾脏进行性肿大且质地坚硬,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因门静脉高压致脾脏淤血肿大持续加重。
3.腹水型:腹部明显膨隆,有大量腹水,患者感腹胀明显,多由肝硬化进一步发展,门静脉高压显著升高,导致腹腔内液体潴留。
四、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儿童:感染血吸虫病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需密切关注其体重增长、营养状况等,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或肝脾肿大,应警惕血吸虫感染。
孕妇:感染血吸虫病后需谨慎处理,因药物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综合评估病情,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密切监测母婴健康状况。
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发热程度较轻或不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不突出,易被忽视,需加强体检及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