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诊断需采集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药物(非甾体抗炎药、GnRH-a)、手术(病灶切除、子宫切除)、介入治疗;育龄期有生育需求者先药物缩灶评估生育,无生育需求选合适方案,绝经后无症状定期随访有异常就医排查恶变;综合管理需定期复查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营养均衡等。
一、诊断评估
1.病史与症状采集:详细询问月经情况,包括经量、经期时长、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同时了解患者生育史、既往妇科手术史等。
2.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隆起等体征。
3.影像学检查:超声是常用手段,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等;磁共振成像(MRI)对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等。
二、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中度痛经且暂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抑制卵巢功能,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缩小子宫腺肌病病灶,改善经量过多及痛经等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丢失等,一般使用不超过6个月,可配合添加雌激素等缓解骨丢失风险。
(二)手术治疗
1.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年轻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层内的病灶,但存在复发可能。
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彻底解决子宫腺肌病相关症状的方法。
(三)介入治疗
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病灶缺血坏死,从而缓解症状,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但可能影响卵巢血供等,需谨慎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有生育需求者,可先尝试药物缩小病灶后评估生育时机;无生育需求但希望保留子宫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绝经后女性:若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恶变可能。
四、综合管理与生活建议
1.定期复查: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复查,监测病情进展。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