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需做好伤口清洁干燥监测防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安全,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半卧位并早期床上肢体活动,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渐进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的饮食,关注恶露量色味,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尿管通畅,保持病房温度适宜保暖舒适。
一、伤口护理
剖宫产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医护人员会定期查看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情况。产妇自身应避免伤口沾水,若为肥胖、糖尿病等特殊体质人群,伤口愈合可能较慢,需更严格遵循伤口清洁要求,防止感染,影响恢复。
二、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尤其高龄产妇或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者,生命体征波动可能更明显,需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三、体位与活动
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利于恶露排出及减轻伤口疼痛。
早期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下肢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24小时可根据身体状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床边少量活动,肥胖产妇或体质虚弱者活动需更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可进清淡流食,如米汤等,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如粥、面条)、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类)、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促进身体恢复,妊娠糖尿病产妇需控制糖分摄入。
五、恶露观察
关注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出现恶露量多、颜色异常(如鲜红色、混浊色)或有臭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感染,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同产后阶段恶露变化不同,需持续留意。
六、心理护理
剖宫产产妇易因手术创伤、对新生儿的担忧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及家属需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尤其初产妇,应多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保障产妇身心良好状态。
七、尿管护理
术后尿管需保持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尿管。鼓励产妇自行排尿,预防尿潴留。曾有泌尿系统疾病的产妇更需加强尿管护理,确保尿管周围清洁,避免感染。
八、保暖与舒适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注意产妇保暖,避免受凉。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舒适的体位选择也能减轻产妇术后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