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需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换药并观察异常,关注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判断恢复,采取合适体位缓解疼痛,早期适当翻身及床上活动,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均衡饮食,关注产后心理变化,鼓励尽早排尿防尿潴留,密切监测体温预防产褥感染。
一、伤口护理
剖宫产后需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疼痛加剧等情况,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因剖宫产伤口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体质较弱者更应留意伤口变化。
二、子宫复旧与恶露观察
关注子宫复旧状况,通过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判断恢复情况。正常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持续3-4天,色鲜红,含大量血液等)、浆液性恶露(持续约10天,色淡红)、白色恶露(持续约3周,色白),若恶露出现异味、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存在感染等问题,哺乳产妇子宫复旧相对较快,其身体恢复受自身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
三、疼痛管理
剖宫产后产妇可能存在伤口疼痛等情况,可采取半卧位等合适体位缓解疼痛,避免压迫伤口。不同产妇对疼痛耐受程度不同,疼痛较敏感者需更关注疼痛状况,可通过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式辅助缓解疼痛。
四、体位与活动
产后鼓励产妇早期适当翻身及床上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产后活动量需依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体质较差者早期活动应适度,可先从床上简单活动起步。
五、饮食营养
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饮食需兼顾营养均衡,依产妇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若产妇有特殊饮食禁忌(如糖尿病产妇需控制糖分摄入)则需特殊安排。
六、心理护理
关注产妇产后心理变化,产后因身体不适、角色转变等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家人需给予关心与陪伴,助其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性格内向者更需家人加强心理沟通。
七、排尿问题
产后鼓励产妇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部分产妇因伤口疼痛等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方式辅助排尿,剖宫产术中使用麻醉可能对产妇膀胱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八、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产后体温,预防产褥感染。正常产后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排查感染等情况,产妇产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