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需密切关注腹部伤口保持清洁干燥并按医嘱换敷料,监测体温(注意吸收热及感染可能)、血压与心率,术后早期6小时禁食水6小时后渐流质饮食,恢复期饮食富蛋白维生素纤维且忌辛辣油腻产气食物,术后早期床上活动,1-2天在协助下坐起渐下床活动,家人给予心理关怀,有基础疾病者监测基础病指标,高龄产妇注重休息营养加强伤口监测延长观察,母乳喂养者保证营养心态利于泌乳恢复。
一、伤口护理
剖宫产后需密切关注腹部伤口状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若发现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产妇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牵拉,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
二、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一般剖宫产术后体温可能略有升高(多不超过38.5℃),属吸收热,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寒战等,需警惕感染可能。
2.血压与心率监测:关注血压和心率变化,确保生命体征平稳,若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处理。
三、饮食护理
1.术后早期:术后6小时内暂禁食水,6小时后可进少量温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恢复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及膳食纤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肠道蠕动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易产气食物,防止腹胀等不适。
四、活动管理
1.术后早期: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2.术后1-2天: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可坐起,逐渐尝试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为宜,活动时间可逐渐延长。
五、心理护理
产妇术后易出现情绪波动,家人需给予充分关心与陪伴,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可通过沟通交流、播放轻松音乐等方式舒缓产妇情绪,营造良好的康复心理环境。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产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严格遵循基础疾病管理相关要求,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产后护理,确保基础疾病稳定。
2.高龄产妇:恢复相对较慢,需更加注重休息与营养补充,加强伤口及身体状况监测,适当延长住院观察时间,确保恢复顺利。
3.母乳喂养产妇: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支持乳汁分泌,同时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利于乳汁分泌及自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