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la期属FIGO2009手术-病理分期早期且肿瘤局限子宫体癌灶浸润肌层≤1/2,治疗主要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有高危因素可考虑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预后与肿瘤分化、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治疗后需定期行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随访且2年内每3-6个月一次,老年患者需评估手术麻醉耐受,年轻有生育需求者要掌握保留生育功能适应证,有基础疾病者需优化控制基础病。
一、定义与分期依据
子宫内膜癌la期属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中的早期阶段,指肿瘤局限于子宫体,癌灶浸润深度≤1/2肌层,通过手术获取病理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来确定分期。
二、治疗方案
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分化差、脉管浸润等),可考虑进一步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以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来指导后续治疗。
三、预后情况
la期患者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其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一般肿瘤分化好、无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时,预后更佳。
四、随访监测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包括妇科检查以了解盆腔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抗原125(CA125)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通常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随访间隔,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
五、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手术及麻醉耐受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难以耐受大手术者,可在多学科评估后考虑其他治疗方式,但需充分权衡利弊;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
年轻有生育需求患者:需严格掌握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证,在充分告知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可能存在的肿瘤复发等风险后,若符合条件(如肿瘤分化好、局限于内膜等),可谨慎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但后续需密切随访观察,一旦出现复发迹象需及时终止妊娠并采取规范治疗。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治疗前优化基础疾病控制,确保患者能耐受相应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在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同时保障基础疾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