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前兆表现,急性期多在初次感染后2-4周出现发热等多种症状;无症状期可无明显前兆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艾滋病期有全身、呼吸、消化、神经症状及皮肤黏膜表现,有高危行为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检查,特殊人群感染需特殊处理。
一、急性期前兆
艾滋病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等。这是因为HIV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所致。对于有高危暴露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
二、无症状期前兆
此期可无明显前兆表现,感染者看起来如同健康人一般,但体内的HIV病毒在持续破坏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不同个体无症状期时长差异较大,一般为6-8年,也有短至数月,长至10余年的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酗酒等会加速免疫系统被破坏的进程,使无症状期可能提前进入艾滋病期。
三、艾滋病期前兆
1.全身症状:持续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8℃以上,伴有盗汗、乏力、消瘦,体重在3个月内可减轻10%以上。这是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机体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
2.呼吸系统症状:可出现咳嗽、咳痰,严重时会有呼吸困难。比如肺孢子菌肺炎是艾滋病期常见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
3.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反复腹泻,每日数次至十余次,还可能伴有腹痛、食欲减退等,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4.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精神淡漠、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癫痫等,这是因为HIV侵犯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功能。
5.皮肤黏膜表现:可能出现持续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皮肤会有各种皮疹等改变,这些都是免疫系统低下后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的表现。
对于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的人群,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艾滋病。同时,特殊人群如孕妇,若感染艾滋病,其母婴传播风险较高,需在孕期、分娩及产后采取特殊的阻断措施来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后,免疫系统功能本就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和综合评估病情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