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崩漏是中医病名对应西医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有崩或漏情况中医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致脾虚肾虚血热血瘀西医涉内分泌紊乱器质性病变全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伴贫血等诊断需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辅助检查B超性激素六项诊刮等鉴别与流产宫外孕恶性肿瘤等区别青春期需关注生活方式调整育龄期警惕器质性病变围绝经期需警惕恶性病变。
一、定义阐释
月经崩漏是中医病名,对应西医的异常子宫出血,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出现严重失常,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谓之“崩”)或持续淋漓不尽(谓之“漏”),可急骤发病,也可缓慢起病。
二、病因分析
(一)中医视角
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所致,常见于脾虚、肾虚、血热、血瘀等证型。如脾虚则统摄无权,肾虚则封藏失司,热扰冲任可致迫血妄行,瘀血阻滞则血不循经。
(二)西医视角
涉及多种因素,内分泌紊乱(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器质性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均可引发异常子宫出血。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可提前或推后,经期时长不定,经量显著增多(远超正常月经量)或淋漓不净,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
四、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需详细询问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变化、既往病史(如妇科疾病、全身性疾病史)等。
(二)妇科检查
通过盆腔检查初步了解生殖器官状况,排查器质性病变。
(三)辅助检查
B超可观察子宫及附件形态结构,排查子宫肌瘤、内膜息肉等;性激素六项检测有助于评估内分泌功能;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明确子宫内膜病理情况。
五、鉴别诊断
需与流产、宫外孕、生殖道恶性肿瘤等妇科急症相鉴别。如流产多有停经史,伴腹痛及阴道出血;宫外孕有停经、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表现;生殖道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可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区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因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稳定,易出现月经失调致崩漏,需关注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若反复出现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及器质性问题。
(二)育龄期女性
需警惕子宫肌瘤、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若有月经异常且备孕者,应尽早明确病因,必要时接受相应治疗后再考虑妊娠。
(三)围绝经期女性
此阶段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及时进行全面妇科检查以排除恶性情况,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