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奶发烧时要及时物理降温,包括测量体温、散热、冷敷、温水擦浴;尽快排空乳汁,可通过频繁哺乳或使用吸奶器;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和乳房情况;及时就医评估,出现体温持续不降或乳房严重感染表现等就医指征时就医,高龄产妇、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妈妈及婴儿有异常时需特殊关注。
一、及时物理降温
测量体温:首先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了解发烧的程度。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先尝试物理降温。
散热:解开过多的衣物,保持身体散热通畅,利于体温下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婴幼儿皮肤娇嫩,要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衣物;儿童和成人则可选择宽松、轻薄的棉质衣物。
冷敷:用湿毛巾敷额头,每5-10分钟更换一次,帮助头部散热降温。婴幼儿皮肤敏感,毛巾温度不宜过低,以30℃左右为宜;儿童和成人可稍低,但也不宜过冷刺激皮肤。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擦浴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擦浴范围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二、尽快排空乳汁
频繁哺乳:让宝宝多吸吮患侧乳房,宝宝的吸吮可以有效刺激乳腺,促进乳汁排出。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要确保正确的含接姿势,保证有效吸吮,不同月龄的婴儿含接方式略有不同,新生儿需要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大月龄婴儿则要保证充分的乳量摄入。
使用吸奶器:如果宝宝不能有效吸吮,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使用吸奶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避免过度吸吮导致乳头损伤。对于乳头凹陷的女性,可在吸奶器使用前先按摩乳头,使其突出后再进行吸乳。
三、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体温:密切关注体温的变化情况,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乳房红肿加剧、寒战、头痛等,需及时就医。
观察乳房情况:留意乳房是否有红肿、硬结、疼痛加剧等情况。若乳房出现明显红肿热痛,甚至有波动感,可能提示已经形成乳腺炎,需要及时处理。
四、及时就医评估
就医指征:当涨奶发烧经过上述处理后体温仍持续不降,或出现乳房严重感染表现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评估感染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哺乳期妈妈若为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就医;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后病情可能发展较快,需更加积极地处理。对于婴儿,要保证其正常的喂养和精神状态,若婴儿出现异常,如拒奶、精神萎靡等,也需告知医生,因为婴儿的健康状况也与母亲的涨奶发烧情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