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前需完善产妇相关检查评估身体及胎儿情况、做好皮肤准备并建立静脉通道,麻醉依情况选硬膜外等,手术依次行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清理胎盘、缝合子宫、关闭腹腔,术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等、处理新生儿,对有基础疾病及高龄产妇加强围术期管理。
一、术前准备
1.产妇评估: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肝肾功能等,评估产妇身体状况及胎儿宫内情况,确定无剖宫产禁忌证。例如,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儿胎位、胎盘位置等。2.皮肤准备:术前置备手术区域皮肤,通常是剃除下腹部及会阴部毛发并进行皮肤清洁,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3.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术中补液及必要时用药。
二、麻醉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有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等。以硬膜外麻醉为例,麻醉医生会在产妇腰部间隙穿刺置管,注入局麻药物,使下腹部及下肢失去痛觉,同时产妇保持清醒可配合手术。若产妇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等情况,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需更严格评估产妇心肺等功能。
三、手术步骤
1.切开腹壁:在产妇下腹部做一长约10-15厘米的横切口(也有纵切口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层次。2.进入腹腔:推开腹膜等组织进入腹腔,暴露子宫。3.切开子宫:在子宫下段做横切口,通常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子宫肌层,逐渐深入至宫腔。4.取出胎儿:通过子宫切口将胎儿取出,迅速清理胎儿口鼻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随后交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如Apgar评分等。5.清理胎盘:娩出胎盘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有残留需进行相应处理,如轻柔剥离残留组织等。6.缝合子宫:用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子宫肌层,再缝合子宫浆膜层,恢复子宫解剖结构。7.关闭腹腔:依次缝合腹壁各层组织,包括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等。
四、术后注意事项
1.产妇观察:术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等。同时,鼓励产妇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2.新生儿后续:新生儿经初步处理后,会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健康评估和护理,如保暖、喂养指导等。3.特殊人群考量: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加强围术期基础疾病的管理,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在合适范围;对于高龄产妇,需更密切监测术后恢复情况,因高龄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如感染、血栓等,要根据其具体病史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