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
需明确早产儿早产相关情况及围生期有无窒息等高危因素,进行神经系统肌张力、姿势、运动发育里程碑、原始反射检查,行头颅超声、头颅MRI、脑电图等检查,家长要重视早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做好护理并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一、病史采集
1.早产相关情况:需明确早产儿的胎龄,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风险不同,一般胎龄越小,发生脑瘫的可能性相对越高,同时要了解出生时是否存在低出生体重情况,低出生体重也是早产儿脑瘫的高危因素之一。
2.围生期高危因素:关注是否有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情况,这些围生期事件会对早产儿脑部造成损伤,增加脑瘫发生几率,要详细询问窒息发生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颅内出血的部位、严重程度等。
二、神经系统检查
1.肌张力评估:通过被动活动患儿肢体来判断肌张力情况,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无力。
2.姿势观察:观察患儿在安静及活动状态下的姿势,正常早产儿姿势有一定规律性,而脑瘫患儿常出现异常姿势,如头后仰、四肢屈曲异常等。
3.运动发育里程碑评估:依据小儿运动发育的正常里程碑,如3个月应能抬头、6个月应能双手支撑独坐等,评估早产儿的运动发育情况,脑瘫患儿往往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正常运动发育水平或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4.原始反射检查:正常新生儿有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早产儿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出现异常,比如拥抱反射持续时间过长或减弱、握持反射不对称等。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可初步筛查早产儿脑部情况,能发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内出血等早期病变,但对于脑部细微结构显示不如头颅MRI清晰。
2.头颅MRI:能更精准地显示脑部结构,如是否存在脑发育不良、脑白质软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异常改变,这些脑部结构异常与早产儿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头颅MRI可直观了解脑部病变部位及程度。
四、电生理检查
1.脑电图:检测脑电活动情况,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脑电异常,如出现异常放电等情况,有助于辅助判断脑部功能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群体,家长要高度重视出生后的早期监测,密切留意早产儿的运动、姿势、发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患儿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在日常护理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为早产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带早产儿进行儿童保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因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