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属雄激素性脱发,遗传是关键,男性多额颞部发际线M型后移及头顶稀疏,女性多为头顶部弥漫性稀疏,依家族史、典型表现及毛发镜检查诊断,男性可用非那雄胺、女性用螺内酯等,局部用米诺地尔,可考虑植发;斑秃是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脱发,与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等有关,突发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靠临床表现及皮肤镜检查(可见“感叹号”样毛发)诊断,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等,严重者用系统用药,需缓解心理压力;两者区别为脂溢性脱发渐进具雄激素特点,斑秃突发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联系是均受遗传等影响且脱发模式、机制有异;特殊人群中儿童脂溢性脱发需排查遗传等,优先非药物干预;女性斑秃关注内分泌及药物对月经影响;老年脂溢性脱发渐稳定,斑秃发病需注意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脂溢性脱发
1.定义与病因:脂溢性脱发属于雄激素性脱发,遗传因素是关键,男性因5α-还原酶活性高致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使毛囊微小化;女性与雄激素水平升高及遗传易感性相关。
2.临床表现:男性多额颞部发际线呈M型后移并向头顶延伸,头顶头发渐进稀疏;女性多为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一般不后移。
3.诊断:依据家族史、典型表现及毛发镜检查,毛发镜下可见毳毛增多、毛囊单位变小等。
4.治疗:男性可选用非那雄胺,女性可用螺内酯等,局部外用米诺地尔溶液,也可考虑毛发移植术。
二、斑秃
1.定义与病因:斑秃是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脱发,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反应,情绪应激、内分泌失调可诱发或加重。
2.临床表现:突发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边界清晰,脱发区皮肤光滑,可单发或多发,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普秃。
3.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结合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可见“感叹号”样毛发。
4.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等,或局部免疫疗法(接触致敏剂二苯环丙烯酮等),病情严重者可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需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三、两者区别与联系
1.区别:脂溢性脱发渐进发展,具雄激素相关特点;斑秃突发,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
2.联系:均受遗传因素影响,与内分泌、情绪相关,均表现为头发缺失,但脱发模式、发病机制有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脂溢性脱发:少见,需排查遗传及内分泌异常,优先非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洗护。
2.女性斑秃:关注内分泌(如甲状腺功能),治疗时考虑药物对月经等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局部治疗注意药物刺激性。
3.老年患者:脂溢性脱发老年可渐稳定,斑秃老年发病需注意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药物选择兼顾基础疾病用药,避免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