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前需评估检查、行皮肤准备与导尿,麻醉多为硬膜外,手术时逐层切开腹壁、于子宫下段横切取胎儿,清理胎盘缝合子宫后缝腹壁,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等、预防感染并适时拔尿管,肥胖产妇术前皮肤准备需更细致且术中留意解剖层次,妊娠合并症产妇依病症处理,高龄产妇需密切监测及加强术后护理。
一、术前准备阶段
1.术前评估与检查:产妇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B超等检查,全面评估自身身体状况及胎儿宫内情况,以确定剖宫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皮肤准备:手术前1日进行腹部皮肤准备,剃除手术区域毛发并进行严格清洁消毒,范围一般为上至剑突下、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目的是降低术中感染风险。
3.导尿操作:放置导尿管,避免术中膀胱损伤,并便于观察尿量,监测术中体液平衡情况。
二、麻醉阶段
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医生于产妇背部相应间隙进行穿刺,置入导管后注入麻醉药物,使腹部手术区域痛觉消失,产妇保持清醒状态,便于术中配合及监测胎儿情况。
三、手术操作阶段
1.切开腹壁:医生依次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腹壁各层组织,逐步暴露子宫所在区域,此过程需精准操作以减少组织损伤。
2.切开子宫:在子宫下段做横切口(现代多采用横切口,利于术后子宫恢复且瘢痕不明显),通过该切口进入宫腔。
3.取出胎儿:术者伸手进入宫腔,轻柔取出胎儿,随后交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清理呼吸道、保暖等初步处理。
4.清理胎盘与缝合子宫:剥离胎盘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确认无残留后,逐层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膜层,确保子宫创面修复良好。
5.缝合腹壁:依次缝合腹壁各层组织,包括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关闭腹壁切口。
四、术后处理阶段
1.术后监测:产妇被送入恢复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状况,保障术后初期生命体征稳定。
2.预防感染:依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
3.尿管拔除:根据产妇恢复情况逐步拔除导尿管,一般术后1-2日可考虑拔除,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肥胖产妇:术前皮肤准备需更细致充分,因肥胖可能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及感染风险,术中需格外留意解剖层次的辨认。
妊娠合并症产妇:如妊娠糖尿病产妇,术前需良好控制血糖,以降低手术相关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妊娠高血压产妇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术中术后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高龄产妇:需更密切监测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因高龄可能伴随生理机能减退,如心肺功能下降等,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术后护理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