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引起,皮肤癣菌常见且红色毛癣菌引发比例高,真菌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或自身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蔓延致病,侵入甲板后破坏结构致指甲变色等症状,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且难控制,儿童患灰指甲症状不典型护理需温和方式,女性常美甲等易增加感染机会。
一、致病真菌种类
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及霉菌等真菌引起。其中皮肤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红色毛癣菌在临床中引发灰指甲的比例较高,这类真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容易在指甲部位定植生长。酵母菌引起的灰指甲相对皮肤癣菌引发的在发病率上稍低,但也会对指甲结构造成破坏。霉菌则多在特定潮湿等环境下易导致指甲感染。
二、真菌引发灰指甲的途径
1.接触感染源:日常生活中,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是常见途径,比如共用拖鞋、毛巾、美甲工具等,当皮肤或指甲接触到带有致病真菌的这些物品时,真菌有机会侵入指甲周围皮肤或指甲本身。在公共浴室、美甲店等场所,由于人群密集且物品共用情况较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2.自身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蔓延:人体自身其他部位存在真菌感染时,比如足癣(脚气),真菌可通过搔抓等行为从足部蔓延至手部指甲,进而引发灰指甲。因为足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真菌,若不注意卫生,搔抓足部后再接触手部指甲,就为真菌传播到指甲创造了条件。
三、真菌导致灰指甲的病理过程
真菌侵入甲板后,会在甲板内生长繁殖,其代谢产物会破坏甲板的正常结构和成分。真菌分泌的酶类会分解甲板中的角蛋白等物质,导致甲板出现变色(如灰白、发黄等)、增厚、变形、破损等典型灰指甲症状。随着真菌不断繁殖扩散,指甲的正常生理功能逐渐丧失,严重影响指甲的外观和功能,还可能引发周围皮肤的感染等问题。
四、不同人群感染真菌患灰指甲的差异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这类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可能相对更难控制,因为自身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
儿童群体: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若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感染真菌患灰指甲的风险存在。但儿童患灰指甲相对成人可能症状表现不太典型,且在护理上需更加注意,因为儿童的皮肤和指甲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相对温和且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同时要避免因不恰当护理导致真菌传播给其他部位或他人。
女性群体:部分女性经常美甲,美甲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指甲周围皮肤或指甲本身,破坏了指甲的屏障功能,增加了真菌侵入的机会,从而更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另外,女性在一些特殊生活场景下,如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等,也会为真菌在足部滋生并蔓延至指甲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