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护理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术后保证充足睡眠不宜长时间卧床术后24小时适当活动四肢,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逐步过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密切观察恶露量色味异常需就医,家人给予心理关怀,高龄产妇更密切观察身体机能变化,有妊娠合并症产妇遵综合方案,母乳喂养产妇保证营养休息维持乳汁质量。
一、伤口护理
剖宫产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若伤口出现发红、肿胀加剧或有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发生感染,需及时就医。这是因为保持伤口清洁可降低细菌侵入引发感染的风险,尤其产妇术后身体抵抗力处于相对较低状态,伤口感染会延长恢复时间并增加不适。
二、休息与活动
休息:术后需保证充足睡眠,但不宜长时间卧床,一般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适当翻身、活动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休息时可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有助于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不同体质的产妇恢复速度有差异,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休息时长。
活动:术后第1天可在床边少量活动,如缓慢行走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但活动时需有人陪伴,避免摔倒。
三、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术后6小时后:可进少量温开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逐步增加饮食种类,过渡到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类)、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粗粮等)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既利于身体恢复,又有助于乳汁分泌。例如,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四、恶露观察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分为血性恶露(产后3-4天)、浆液性恶露(产后10天左右)和白色恶露(产后2-3周)。需密切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量明显增多、颜色转为鲜红色且持续时间长,或伴有异味、腹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残留或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不同产妇恶露情况因个体差异存在不同,但异常表现需高度重视。
五、心理护理
剖宫产后产妇可能因身体疼痛、角色转变等出现情绪波动,家人应给予充分关心和陪伴,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例如,家人可多与产妇沟通,分享喜悦,让产妇感受到支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产妇:需更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及身体机能变化,因高龄产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应遵循医生建议,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加强营养摄入,并更频繁监测生命体征等。
有妊娠合并症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需注意监测血压,同时关注伤口恢复与血压的关系,保证伤口护理及身体恢复不受血压波动过多影响,严格遵循医生针对合并症制定的综合护理方案。
母乳喂养产妇:需保证营养均衡,以维持乳汁质量,满足婴儿需求,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因过度劳累影响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