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病因方面有不同特点。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起病,头颅CT见脑实质高密度影,脑脊液可呈血性,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起病急骤,头痛剧烈,头颅CT见脑沟等部位高密度影,腰穿脑脊液均匀血性,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部分患者有动脉瘤家族史等,常由突然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引起,起病急骤,最突出的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剧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也可出现癫痫发作等,一般无明显肢体瘫痪,但少数患者尤其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等局部体征。
影像学表现
头颅CT:
脑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根据出血时间不同,高密度影的密度会有相应变化,可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可见脑沟、脑池及脑裂等部位高密度影,尤其是外侧裂、前后纵裂池、鞍上池等部位,若出血量较多,还可出现脑室系统高密度影。
头颅MRI:
脑出血:在MRI不同序列上可显示出血不同时期的信号改变,超急性期(<24小时)T1加权像可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信号;急性期(2-4天)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亚急性期(3天-3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慢性期(>3周)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
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在急性期可能显示不如CT敏感,但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有其优势,尤其是对于少量、CT不易发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可通过T2加权像或FLAIR序列显示脑沟、脑池内的高信号影。
腰穿脑脊液检查
脑出血:当病情允许行腰穿时,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可呈血性,这是因为血液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导致,但需注意腰穿有诱发脑疝的风险,尤其是当头颅CT已明确有明显颅内高压表现时,应谨慎进行腰穿。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压力多升高,这是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但同样要注意腰穿的禁忌证,如患者有明显颅内高压、休克等情况时不宜行腰穿。
病因方面
脑出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还包括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梗死后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脑出血在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有所不同,如脑动静脉畸形导致的脑出血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可能有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的病史;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多有长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等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50%-85%,其次是脑动静脉畸形,其他病因还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烟雾病等。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多见,而脑动静脉畸形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多见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