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2-4周左右进入急性期,可出现因病毒血症及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致体温多在左右持续1-3周的发热(约半数以上急性期感染者有此表现且为免疫反应体现)、通常为斑丘疹或荨麻疹样可分布于多部位一般无瘙痒等特殊不适持续1-2周左右可自行消退的皮疹(为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的皮肤表现且较常见)、多表现为颈部等部位无痛性肿大直径多在1cm以上质地稍硬活动度尚可持续数周不等的淋巴结肿大(由病毒感染刺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所致,约半数至八成有此情况)、咽部可出现疼痛红肿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的咽痛(约四成至六成感染者有此症状与病毒感染累及咽部黏膜有关)、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达数次或更多多为稀便无脓血的腹泻(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约三成至五成感染者出现)、夜间睡眠时出现大量出汗醒来后停止的盗汗(因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部分感染者有此症状)、可累及大关节或小关节表现为疼痛酸痛等的关节痛(可能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约二成至四成感染者有此表现),不同人群早期症状可能有差异但上述是较为常见早期表现且有科学依据支持。
一、发热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2-4周左右进入急性期,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可持续1-3周。这是因为病毒血症及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致,研究显示约50%-7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发热表现,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体现。
二、皮疹
通常为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可分布于躯干、面部、上肢等部位,一般无瘙痒等特殊不适,皮疹持续1-2周左右可自行消退。这是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的皮肤表现,相关研究表明皮疹也是急性期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皮疹情况。
三、淋巴结肿大
多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直径多在1cm以上,质地可稍硬,活动度尚可,持续时间数周不等。是由于病毒感染刺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所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50%-8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情况。
四、咽痛
咽部可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这与病毒感染累及咽部黏膜有关,临床观察数据显示约40%-6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有咽痛症状。
五、腹泻
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达3-5次或更多,多为稀便,无脓血,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研究发现约30%-5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腹泻症状。
六、盗汗
夜间睡眠时出现大量出汗现象,醒来后汗液停止,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有部分感染者会出现此症状。
七、关节痛
可累及大关节或小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酸痛等,可能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约20%-4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关节痛表现。
不同人群感染艾滋病后的早期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感染者可能发热、皮疹等症状相对更明显,而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总体上述症状是艾滋病急性期较为常见的早期表现,且均有相应科学研究依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