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眩晕症需先明确病因,常见病因有BPPV等多种,通过多方式精准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耳石复位及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有改善微循环和抗眩晕药物等。不同病因有特殊处理,如梅尼埃病用利尿剂等及调整生活方式,脑血管疾病针对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老人伴多种基础病,治疗时要谨慎,密切观察反应并调整方案。
一、病因评估与诊断
老人眩晕症需先明确病因,常见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疾病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体格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精准诊断。例如,BPPV可通过Dix-Hallpike试验等明确;脑血管疾病则需借助头颅CT或MRI等检查来判断。
二、非药物治疗
耳石复位治疗:对于BPPV患者,耳石复位是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眩晕类型,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如Epley法、Semont法等。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使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这种方法对于多数BPPV患者效果显著,且无需使用药物。
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等。老人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前庭功能,增强平衡能力,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平衡训练需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逐步进行,从简单的站立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行走、上下台阶等更复杂的平衡活动。
三、药物治疗
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可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对于一些因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眩晕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谨慎选择,因为老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抗眩晕药物:如苯海拉明等,可缓解眩晕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老人使用时需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尤其是在驾驶或操作机械时应避免使用。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使用时更需权衡利弊。
四、针对不同病因的特殊处理
梅尼埃病:在发作期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减少内耳淋巴液的积聚,缓解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梅尼埃病的发作也非常重要。
脑血管疾病:如果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对于脑梗死或脑出血等严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眩晕,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可能涉及到溶栓、降颅压等治疗措施,这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眩晕症时需特别注意。例如,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谨慎,因为一些抗眩晕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在进行复位治疗或康复训练时需有专人陪同,以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老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如症状是否缓解、是否出现新的不适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