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雌激素长期刺激(如无排卵性疾病、长期服雌激素药物)、肥胖(脂肪细胞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胰岛素抵抗致IGF-1分泌增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促内膜细胞增殖)、高血压(影响内膜血供代谢环境)、遗传因素(如林奇综合征与MMR基因突变相关)、初潮早绝经晚及未孕不孕(雌激素作用时间长或缺乏孕激素保护)、盆腔放疗史(放疗致细胞DNA损伤基因突变)。
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一)雌激素长期刺激
1.无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卵巢持续不排卵,体内缺乏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患子宫内膜癌风险。研究显示,此类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正常女性高数倍。
2.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绝经后长期单独服用雌激素补充剂,未联合使用孕激素,会使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引发增生甚至癌变。
(二)肥胖
1.脂肪组织的作用: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例如,体重指数(BMI)≥30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BMI正常女性的2-3倍。同时,肥胖还与胰岛素抵抗相关,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增加,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增加癌变可能。
(三)糖尿病
1.代谢紊乱影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如前文所述,高胰岛素血症会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如脂代谢紊乱等,进一步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状态,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升高。
(四)高血压
1.血管及代谢影响: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血供和代谢环境,使得子宫内膜发生癌变的概率增加。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五)遗传因素
1.相关基因异常: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如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错配修复基因(MMR基因)突变有关。携带MMR基因突变的个体,患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显著升高。研究显示,林奇综合征患者一生中患子宫内膜癌的累积风险可达15%-60%。
(六)初潮早、绝经晚及未孕、不孕
1.月经相关因素:初潮年龄早(<1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受雌激素作用时间长;绝经年龄晚(>55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持续受到雌激素刺激。未孕、不孕女性由于缺乏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例如,未产妇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经产妇高2-3倍。
(七)盆腔放疗史
1.辐射对细胞的影响:盆腔曾接受过放疗的女性,盆腔组织包括子宫内膜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影响,细胞DNA可能发生损伤,进而导致基因突变,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一般在放疗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可能逐渐显现出相关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