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栓塞、颅内占位病变与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上存在鉴别要点。急性脑梗死多安静或睡眠中起病、症状数小时-1-2天达高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相对较轻;脑出血常活动中起病、数分钟-数小时达高峰、常有高血压病史、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相对较重,头颅CT脑出血为高密度病灶、脑梗死发病24-48小时内可能无明显异常、24-48小时后现低密度灶;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数分钟达高峰、多有栓子来源基础病如心房颤动等,各年龄段可见、有心脏基础病中老年人多见;颅内占位病变缓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颅高压症状渐重且与病变部位相关,各年龄段可发生、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头颅MRI有相应占位性病灶表现。
一、脑出血
1.临床特点鉴别:急性脑梗死多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而脑出血常于活动中起病,症状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脑出血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时多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相对较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意识障碍相对较轻或无。
2.影像学鉴别:头颅CT是快速鉴别两者的重要方法。脑出血在头颅CT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而急性脑梗死在发病24-48小时内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24-48小时后可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年龄方面,两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脑出血多见于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及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脑出血风险高,而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活方式易引发急性脑梗死。病史方面,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需警惕脑出血,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病史的患者需警惕急性脑梗死。
二、脑栓塞
1.临床特点鉴别:脑栓塞起病急骤,常在数秒至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且常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急性脑梗死起病相对较缓,症状逐渐进展。年龄上,脑栓塞可见于各年龄段,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急性脑梗死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生活方式上,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心脏疾病的控制情况等影响脑栓塞发生,而急性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有关。病史方面,有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病史的患者需考虑脑栓塞,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病史的患者考虑急性脑梗死。
2.影像学鉴别:头颅CT表现与急性脑梗死类似,但脑栓塞患者若有心脏来源栓子,可能有相应心脏相关改变。
三、颅内占位病变
1.临床特点鉴别:颅内占位病变如颅内肿瘤等,可缓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可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逐渐加重,且症状与病变部位相关;急性脑梗死症状多在较短时间内(数小时-1-2天)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年龄上,颅内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而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为主。生活方式与病史方面,颅内肿瘤的发生与遗传、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而急性脑梗死与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有关。
2.影像学鉴别:头颅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颅内占位病变在MRI上有相应的占位性病灶表现,而急性脑梗死有其典型的梗死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