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后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多在感染后2-4周出现,有发热等多种症状;无症状期持续6-8年甚至更长,体内病毒持续复制破坏免疫系统;艾滋病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进入,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表现,不同人群感染后反应有差异,有风险者应及时检测。
一、急性期反应
(一)时间范围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通常在感染后的2-4周左右可能出现急性期反应。这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开始对入侵的艾滋病病毒进行免疫应答,此阶段病毒大量复制,机体免疫系统受刺激后产生反应。
(二)具体表现及相关科学依据
急性期常见的表现有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激活,炎性介质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变化所致;还可能出现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研究表明,约50%-70%的感染者在急性期会出现这些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毒的复制,但此时体内已存在艾滋病病毒。
二、无症状期反应
(一)时间范围
无症状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一般可长达6-8年,甚至更长。其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具体情况
此期感染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但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在持续复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在科学检测中,可以通过检测发现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核酸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相对缓慢。这一阶段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对抗病毒,但随着病毒不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
三、艾滋病期反应
(一)时间范围
当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就进入艾滋病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8-10年左右进入此期,但也有部分感染者进展较快。
(二)具体表现及科学依据
1.机会性感染相关表现: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例如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肺孢子菌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中大量繁殖,侵犯肺部组织,相关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中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生率较高;还可能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食管等部位的白色假膜样病变,白色念珠菌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大量生长繁殖,侵犯黏膜组织。
2.肿瘤相关表现:常见的有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或蓝紫色的结节或斑块;还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患者会出现相应肿瘤的症状,如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等。这些肿瘤的发生与艾滋病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失去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有关,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患某些肿瘤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艾滋病后出现反应的时间和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感染艾滋病后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女性在感染后可能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影响,急性期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其免疫系统基础较差,可能会更早出现严重的反应。对于有艾滋病感染风险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