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检查,孕中期开展唐氏综合征筛查、四维超声、糖耐量试验及血常规复查,孕晚期进行胎心监护、超声、宫颈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复查,高龄孕妇需增加精准染色体检测等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有基础疾病孕妇要增加相关监测频率并告知基础病状况。
一、孕早期(6-13周)
1.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血红蛋白可评估孕妇是否贫血,白细胞计数能反映是否有感染情况,血小板数值则关乎凝血功能等,通过这些指标了解孕妇基础血液状况。
2.尿常规:查看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等,尿蛋白异常可能提示肾脏问题,尿糖异常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红细胞或白细胞异常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
3.血型检查: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若孕妇为Rh阴性血,需关注胎儿Rh血型情况,预防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等问题。
4.空腹血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及孕妇健康。
5.肝功能、肾功能检查:了解肝肾功能状态,孕期肝肾功能负担加重,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6.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等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智力等发育情况。
7.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孕期心脏负担加重,通过心电图可初步判断心脏是否能承受孕期生理变化。
二、孕中期(14-27周)
1.唐氏综合征筛查:包括血清学筛查(唐筛)或无创DNA检测(NIPT),血清学唐筛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相关指标评估胎儿患21-三体、18-三体、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无创DNA检测则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分析胎儿游离DNA来排查染色体异常,相对更精准。
2.四维超声检查:一般在孕22-26周进行,可详细观察胎儿面部、四肢、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结构,排查胎儿结构畸形。
3.糖耐量试验(OGTT):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确诊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需通过饮食、运动等进行管理,必要时可能需要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4.血常规复查:再次监测孕期血液指标变化,如血红蛋白等,动态了解孕妇身体状况。
三、孕晚期(28周后)
1.胎心监护:从孕32周左右开始,每周至少进行1次,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及宫缩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及时发现胎儿缺氧等异常情况。
2.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成熟度及羊水指数等,评估胎儿是否符合孕周及是否存在异常。
3.宫颈检查:孕晚期评估宫颈长度、宫颈管消退及宫口扩张等情况,对于判断分娩方式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有早产风险等情况时。
4.血常规、尿常规复查:持续监测孕期血液及尿液指标,确保孕妇身体状况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35岁):需增加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更精准的染色体检测项目,羊水穿刺可直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但有一定流产等风险需谨慎评估;同时需更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增加超声检查频率等。
有基础疾病孕妇:如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需增加血压监测频率,同时关注尿蛋白等指标;有糖尿病病史的孕妇,需更严格控制血糖,除OGTT外,可能需增加血糖自我监测等;此类孕妇每次产检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基础疾病情况及控制状况,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产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