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由HIV感染引起,早期有急性期和无症状期症状。急性期可出现发热(2-4周左右,38℃左右,持续1-3周)、咽痛(半数以上,持续时间较长)、盗汗(夜间睡眠时,因应激等)、皮疹(形态多样,分布有特点)、淋巴结肿大(多处,常见部位,无粘连压痛)、肌肉关节疼痛(程度不一);无症状期初期有轻微非特异性症状,后期免疫功能下降但可能无明显特殊症状,且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有高危暴露史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检测。
一、急性期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在感染HIV后2-4周左右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持续1-3周。这是因为HIV在体内大量复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发热可能为低热,也可能是中等程度的发热,不同个体之间发热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而老年人可能发热症状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2.咽痛: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咽痛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的咽痛表现,但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这是由于HIV感染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咽部黏膜受到一定影响而出现疼痛不适。
3.盗汗:夜间睡眠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即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止。这是因为HIV感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加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盗汗发生。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的人群,感染HIV后可能更容易出现盗汗等症状;而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感染HIV后盗汗症状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4.皮疹: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玫瑰疹等,多分布于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这是HIV感染后免疫系统反应引起的皮肤表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皮疹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皮疹可能相对更密集,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皮疹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5.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可出现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一般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3厘米左右,质地可稍硬,但无粘连、无压痛。这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HIV感染进行免疫应答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淋巴结肿大的特点可能不同,儿童淋巴结相对更柔软,老年人淋巴结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而肿大表现不典型。
6.肌肉关节疼痛:可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不适,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影响日常活动。这与HIV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对肌肉、关节组织的影响有关,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运动损伤史的人群,感染HIV后肌肉关节疼痛可能会更明显。
二、无症状期症状
在急性期症状之后,患者可能进入无症状期,此期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在无症状期初期,部分患者可能仍会有一些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轻度腹泻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到无症状期后期,患者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但可能暂时没有明显的特殊症状,但此时体内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对免疫系统进行破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无症状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可能无症状期相对较长,而老年、生活方式不健康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无症状期可能相对较短,因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HIV的进一步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仅凭症状来诊断艾滋病,如有高危暴露史(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