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颈内动脉系统TIA有单眼黑矇、对侧肢体症状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眩晕等,脑梗死起病缓,大脑半球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表现不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有一般和局灶性症状,高血压中老年人高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剧烈头痛等表现,动脉瘤破裂等是常见原因。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多突然起病,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常见症状有:
颈内动脉系统TIA: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肢体无力、麻木等,比如一侧上肢或下肢突然无力,持物掉落,行走时突然感到一侧下肢无力而差点摔倒等;也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等。其发生与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等导致局部脑血流短暂减少有关,在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因为这类人群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风险较高。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等,还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等,例如患者突然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行走时平衡失调等。该系统TIA多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导致脑供血不足相关,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2.脑梗死症状:起病相对较缓,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大脑半球梗死:不同部位梗死表现不同,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出现对侧下肢瘫痪等。例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等。其发生与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等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有关,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这些基础疾病会促进血管病变的发展。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可出现脑干梗死相关症状,如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昏迷、高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比如脑桥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性瘫痪等,这类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在老年人中更易出现,且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时风险更高。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脑出血症状: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症状有:
一般症状:突发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和呕吐中枢所致。血压常明显升高,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
局灶性症状:与出血部位相关,如壳核出血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丘脑出血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通常感觉障碍较为严重,还可伴有眼部症状,如上视障碍等;脑叶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等;脑干出血时,如脑桥出血,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中老年人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易破裂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是典型表现,难以忍受,常为全头部胀痛或炸裂样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等。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等。动脉瘤破裂是常见原因,好发于中青年,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等是常见病因,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格外关注,此外,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也是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