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即急性感染期,一般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出现,症状多样且个体差异大,包括发热(多数感染者体温38℃左右,持续数天,儿童、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特殊关注)、全身症状(全身不适、乏力、盗汗等,老年人群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等,儿童、有吸烟史人群需留意)、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妊娠期女性需特殊对待)。
一、发热
表现及原理: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可持续数天。这是因为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导致发热。发热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和成人在感染初期发热表现相似,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热可能相对更频繁或体温波动更大;从性别角度,男女在发热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发热时需特别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引发惊厥等并发症。应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同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艾滋病感染相关发热。
二、全身症状
表现及原理: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乏力、盗汗等症状。全身不适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乏力是因为能量代谢受到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不能正常高效运转;盗汗则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人群,感染后全身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其自身的身体储备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全身症状可能会与基础病的症状相互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群,全身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容易延误病情。应提高对艾滋病初期症状的警惕性,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不适、乏力、盗汗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
三、呼吸道症状
表现及原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咳嗽是因为病毒感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咳嗽;咽痛是由于病毒感染累及咽部,导致咽部黏膜充血、水肿,出现疼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呼吸道症状的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咳嗽症状相对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受到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表现有所不同;有吸烟史的人群,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咳嗽的频率、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咳痰、喘息等情况。如果儿童呼吸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排查。
四、消化道症状
表现及原理: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恶心、呕吐是由于病毒感染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逆蠕动;腹泻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症状。年龄较大的人群如果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感染艾滋病后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妊娠期女性感染后,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会通过胎盘等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孕妇的消化道症状,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特殊人群提示:妊娠期女性出现消化道症状时,不能自行随意用药缓解,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处理,以确保母婴健康。需要及时排查是否为艾滋病感染相关的消化道症状,因为艾滋病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