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涨奶,可采取及时哺乳或挤奶、局部热敷与按摩、调整饮食、注意休息与情绪调节等措施。频繁哺乳或用吸奶器按需吸奶;用40-50℃毛巾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后轻柔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涨奶初期适当控制汤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8-10小时睡眠、通过合适方式调节情绪,以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缓解涨奶,保障乳汁正常分泌与排出。
一、及时哺乳或挤奶
1.频繁哺乳:婴儿的吸吮是疏通涨奶最自然且有效的方法。婴儿的吸吮动作可以刺激乳头,通过神经传导促使乳腺导管收缩和扩张,帮助乳汁排出。对于新生儿,建议按需哺乳,一般2-3小时哺乳一次,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次哺乳时间尽量保证15-20分钟左右。如果婴儿食量较小,一侧乳房未吸空,可使用另一侧乳房继续哺乳或用吸奶器将剩余乳汁吸出。
2.使用吸奶器:当无法及时让婴儿吸吮时,吸奶器是很好的辅助工具。选择合适的吸奶器,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吸奶器的吸力要适中,避免过大吸力损伤乳头和乳腺组织。一般每次吸奶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可根据涨奶程度适当调整吸奶次数,每天吸奶次数建议在8-10次左右,以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缓解涨奶。
二、局部热敷与按摩
1.局部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热敷能够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软化乳腺导管内的乳汁,利于乳汁排出。热敷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需要注意的是,热敷前要清洁双手和毛巾,避免感染。对于剖宫产的产妇,热敷时要注意伤口情况,避免热敷对伤口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乳腺炎等感染迹象的乳房,不宜进行热敷。
2.乳房按摩:热敷后可进行乳房按摩。按摩时,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用手指指腹以环形方式轻柔按摩乳房,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挤压。按摩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硬结,可以在硬结部位轻轻揉按,帮助疏通堵塞的乳腺导管。按摩时间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要注意产妇的感受,如果产妇感到疼痛明显,应停止按摩并调整手法。对于有乳腺炎症、乳腺肿瘤等疾病的产妇,按摩前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不当按摩加重病情。
三、调整饮食
1.控制汤水摄入:在涨奶初期,应适当控制过多的汤水摄入,如鸡汤、鱼汤、猪蹄汤等。因为过多的汤水会促进乳汁分泌,加重涨奶症状。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饮食,如蔬菜汤、米粥等。但也不能完全不摄入汤水,要保证身体基本的水分需求。对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前,过早摄入过多汤水可能会引起腹胀等不适,更要注意汤水的摄入量和种类。
2.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乳汁分泌和排出受阻情况加重。蔬菜可以选择清炒、煮汤等方式烹饪,水果可以选择新鲜的、常温下的,避免食用过凉的水果刺激胃肠道。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选择含糖量适中的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水果的摄入量。
四、注意休息与情绪调节
1.保证充足休息:产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激素水平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出。每天保证睡眠时间在8-10小时左右,尽量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有新生儿需要频繁照顾的产妇,可以在新生儿休息时同步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可以通过听轻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对于产后抑郁症风险较高的产妇,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产妇调节情绪。如果产妇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