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血管检查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可快速明确脑出血,头颅MRI对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高;血管检查中脑血管造影是“金标准”但有创,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CTA和MRA相对无创;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可了解感染贫血等,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状态,血脂血糖检查了解代谢情况,不同检查有不同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快速明确是否有脑出血,能清晰显示颅内高密度的出血病灶,对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极高,一般在发病后即可进行检查,能及时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但需注意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做好辐射防护。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头颅CT能快速排查是否因脑血管问题导致脑出血。
2.头颅MRI(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T,发病数小时后即可发现脑梗死病灶,能清晰显示脑组织的细微结构,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梗死灶的范围、部位等能更精准判断。在性别上无特殊禁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进行。对于有肾功能不全且使用含钆造影剂进行MRI检查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可能引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等风险,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评估检查风险。
二、血管检查
1.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情况。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对比剂过敏等。在年龄方面,儿童进行DSA检查需严格评估风险,因其血管较细等因素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对对比剂过敏等病史的患者要避免该检查。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能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筛查脑血管狭窄、痉挛等有一定帮助。该检查无创、操作相对简便。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进行,对于有颅骨肥厚等影响超声穿透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告知医生。
3.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A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CT扫描,重建脑血管图像;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脑血管。这两种检查相对无创,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动脉瘤等情况。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CTA检查时需谨慎使用对比剂,MRA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评估是否能进行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一般均可进行,但需考虑个体的特殊情况。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一些脑血管病如感染性脑血管病可能会有血常规异常表现,如白细胞升高等。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参考值有差异,儿童血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性别间一般无特殊差异,生活方式对血常规影响较小,如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等病史的患者血常规结果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脑血管病患者如脑出血等,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重要病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凝血功能参考值有变化,儿童凝血功能发育不完善,参考值与成人不同,性别间一般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会影响凝血功能,有相关用药病史的患者需重点关注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3.血脂、血糖检查: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糖异常(如高血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查血脂、血糖可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血脂、血糖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脂、血糖参考值与成人不同,性别间一般无特殊差异,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影响血脂、血糖水平,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并根据结果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