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临床表现有疼痛特点及伴随症状,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不同特殊人群如育龄期、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继发性痛经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继发性痛经的定义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与原发性痛经不同,原发性痛经通常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而继发性痛经是有明确病因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继发性痛经。
二、常见病因及相关机制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前列腺素水平异常升高,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痛经。而且这种疼痛往往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层内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子宫肌层的结构被破坏,在月经期间,异位的内膜组织出血,导致子宫肌层膨胀,引起子宫强烈收缩,进而产生痛经。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经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增加等因素,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3.盆腔炎症
盆腔内的炎症如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炎症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在月经期间,这种充血状态可能会加重,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盆腔炎症的发生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性活跃期的女性相对更易患病。
三、继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1.疼痛特点
继发性痛经的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开始出现,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渐加重,可呈痉挛性、坠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而且疼痛时间往往较长,可持续整个经期,甚至在非经期也可能有下腹隐痛等不适。
2.伴随症状
除了痛经本身,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伴有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盆腔炎症患者可能伴有白带增多、异味,发热等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能伴有进行性加重的月经量增多等情况。不同病因导致的继发性痛经,伴随症状有所不同,但这些伴随症状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病因。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痛经开始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性质和程度等。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生育史、宫腔操作史、盆腔手术史等。例如如果患者有多次人工流产史,就要考虑子宫腺肌病或宫腔粘连等导致继发性痛经的可能。
2.体格检查
进行妇科检查,了解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情况。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在盆腔检查时触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可能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盆腔炎症患者可能有附件区压痛、增厚等表现。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卵巢等盆腔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异常回声;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等。
腹腔镜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异位内膜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继发性痛经,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因为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影响生育,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受孕。所以育龄期女性发现继发性痛经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减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2.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出现继发性痛经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如果青春期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也要考虑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因为一些器质性病变如果在青春期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以后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继发性痛经时,要警惕一些恶性病变的可能,如子宫内膜癌等。因为围绝经期是一些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对于围绝经期出现继发性痛经的女性,更要加强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