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通常在初次感染后2-4周,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无症状期持续6-8年,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但免疫在受损;艾滋病期有严重免疫缺陷表现如持续发热等,有机会性感染相关症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及肿瘤相关症状如卡波西肉瘤等
一、急性期症状
(一)出现时间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
(二)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伴有盗汗等表现,这是因为HIV感染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2.咽痛:类似普通感冒的咽痛症状,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咽部黏膜炎症。
3.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与发热等全身症状相关,机体在感染后代谢紊乱,通过出汗来调节。
4.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受到病毒影响出现功能紊乱,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HIV可在胃肠道局部复制,损伤胃肠道黏膜及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
5.皮疹:可出现斑丘疹等皮疹表现,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性皮疹反应。
6.关节疼痛:全身关节可能出现疼痛不适,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受累有关。
7.淋巴结肿大:多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质地可稍硬,有轻度压痛,是机体免疫细胞应对病毒感染而增生肿大的表现。
二、无症状期症状
(一)持续时间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症状表现
此期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体内的HIV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在不断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后进展可能相对更快;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基础疾病与艾滋病相关症状相互影响的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免疫系统的损伤,影响病情进展。
三、艾滋病期症状
(一)严重的免疫缺陷表现
1.持续发热:体温可超过38℃,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由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反复出现感染导致发热。
2.持续盗汗:夜间大量出汗,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消瘦,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能量消耗过多且营养吸收障碍。
3.腹泻:频繁腹泻,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水样便,导致患者严重脱水、营养不良,是肠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侵袭的结果。
4.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主要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消耗增加以及代谢紊乱等原因,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艾滋病影响了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代谢和利用;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影响内分泌及营养状况,导致月经紊乱等情况。
(二)机会性感染相关症状
1.呼吸系统
肺孢子菌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表现为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这是因为肺孢子菌感染肺部,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有吸烟史的患者肺部基础功能较差,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
肺结核:除了有发热、咳嗽、咳痰等普通肺结核症状外,还可能有咯血等表现,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结核杆菌更容易在体内播散,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2.消化系统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膜状物,不易擦去,擦去后可见糜烂面,也可累及食管等部位,导致吞咽困难;对于老年艾滋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口腔卫生较差等情况,更容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弓形虫脑病:可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是弓形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更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3.神经系统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表现为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是HIV直接侵犯神经系统或机会性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神经系统基础病变,感染艾滋病后更容易出现痴呆相关症状加重的情况。
(三)肿瘤相关症状
1.卡波西肉瘤:多见于皮肤,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性斑片、丘疹或结节,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等,也可累及口腔、胃肠道等部位,其发生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型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患者的好发部位可能因生理结构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生殖道卡波西肉瘤相对男性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