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不同时期症状不同,急性期有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无症状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免疫受损;艾滋病期有长期发热、频繁腹泻、体重下降、呼吸道(咳嗽、气短)、神经系统(头痛、认知等改变)、皮肤黏膜(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皮肤Kaposi肉瘤)等症状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相关症状,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有差异,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症状表现,病情进展会使症状加重需及时治疗监测。
一、急性期症状
1.发热:多为低热,可伴有畏寒等表现,一般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在感染后的2-4周较为常见,约50%-70%的感染者会出现此症状。
2.咽痛: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症状,可能伴有吞咽困难,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咽部的炎症反应,一般持续1-2周。
3.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来后汗止。这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约30%-5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盗汗情况。
4.恶心、呕吐、腹泻:消化系统受到病毒影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腹泻可为稀便,一般持续1-3周,部分患者腹泻较为严重,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5.皮疹:多为斑丘疹、玫瑰疹等,可分布于全身多处,一般无瘙痒等明显不适,持续1-2周左右。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免疫反应表现。
6.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关节酸痛、胀痛等,可能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约25%-50%的急性期感染者会出现关节疼痛。
7.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可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常见,淋巴结质地柔软、可活动、无压痛,直径多在1cm以上,持续1-3个月。这是机体免疫细胞对抗病毒的一种反应,淋巴结内有大量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二、无症状期症状
1.此期感染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病毒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持续受到损伤,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不同个体的无症状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可数月至数年不等,平均约8-10年。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经输血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期相对较短,而经性传播感染的感染者无症状期可能较长。
三、艾滋病期症状
1.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伴有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机体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从而引起发热,是艾滋病期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
2.腹泻:频繁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便,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持续1个月以上。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肠道容易受到机会性病原体(如隐孢子虫等)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长期腹泻,可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问题。
3.体重下降:在3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同时可伴有乏力、消瘦等表现。这是由于长期发热、腹泻等消耗症状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原因导致机体能量摄入不足、消耗增加,进而出现体重明显下降。
4.呼吸道症状
咳嗽:可表现为长期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由于肺部受到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等)引起,肺孢子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之一,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气短:活动后气短明显,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气短。这与肺部病变影响气体交换功能有关,随着病情进展,肺部病变加重,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
5.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持续性头痛,可伴有头晕等表现。可能是由于艾滋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者是由于机会性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导致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等引起头痛。
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癫痫发作、偏瘫、痴呆等:艾滋病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多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运动等功能。例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昏迷等;艾滋病相关的痴呆综合征可导致患者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行动迟缓等。
6.皮肤黏膜表现
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内出现白色膜状物,不易擦拭掉,可伴有疼痛、口干等症状。这是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感染,是艾滋病常见的口腔表现之一。
带状疱疹:皮肤出现成簇的水疱,沿神经分布,伴有明显疼痛,病程较长。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且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较长。
皮肤Kaposi肉瘤:皮肤出现紫红色或蓝紫色结节或斑块,可逐渐增大,多见于下肢,可伴有溃疡等表现。这是一种由人疱疹病毒8型引起的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7.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相关症状
肺孢子菌肺炎:除了上述咳嗽、气短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间质性肺炎等表现,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弓形虫脑病:可出现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的患者中易发生。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如出现视网膜炎(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肺炎、肠炎等,视网膜炎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黑影等。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容易延误诊断。
不同人群感染艾滋病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感染艾滋病后,除了上述一些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艾滋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女性感染艾滋病后,在妊娠期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影响胎儿的健康,且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机会性感染等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有高危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艾滋病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有艾滋病相关病史的人群,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