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会因感染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需要结合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加以判断。
1.急性期
通常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出现。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最常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同时可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咽喉部疼痛、干燥、有异物感,吞咽时疼痛可能加重;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严重程度不一;出现红色或粉红色斑丘疹,分布在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多无瘙痒或仅有轻微瘙痒,可自行消退;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质地较软,可活动,有轻压痛或无压痛。
2.无症状期
此阶段可持续6-8年甚至更久,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HIV在体内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3.艾滋病期
这是感染HIV的最终阶段,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持续1个月以上发热,体温常达38℃以上;由于长期食欲不振、腹泻、各种感染和肿瘤消耗,患者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极度虚弱;肺孢子菌肺炎较为常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发热,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白色念珠菌食管炎可引发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隐球菌脑膜炎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病情凶险;卡波西肉瘤可发生于皮肤、黏膜、内脏等部位,皮肤病变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斑丘疹、结节或肿块,可融合成片,边界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