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期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特殊人群需谨慎,急性期过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儿童康复训练需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恢复慢要保证营养且康复训练温和,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急性期处理: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Rest),受伤后立即停止引起拉伤的运动,让受伤肌肉充分休息;冰敷(Ice),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冰敷毛巾敷于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肿胀和疼痛;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二、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与炎症,如布洛芬等,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存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孕妇、有胃肠道疾病史者)使用时需谨慎。三、康复治疗:急性期过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轻柔的拉伸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肌肉活动范围,随后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再次拉伤,一般受伤1~2周后根据恢复情况开始康复训练,运动强度需逐步递增。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肌肉拉伤时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老年人肌肉拉伤后恢复较慢,需保证营养摄入(如充足蛋白质等)以利于修复,康复训练应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孕妇肌肉拉伤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休息、轻柔理疗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