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技术可提高胎龄23周至28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但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难度仍较大,需入住NICU,接受呼吸、营养、保暖、感染防控和密切监测等措施,且存活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家长需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存活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全面的医疗护理。在NICU中,医生会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器官发育成熟。这些措施包括:
1.呼吸支持:使用呼吸机或其他辅助呼吸设备,帮助早产儿呼吸。
2.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或胃肠道喂养,提供早产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3.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要在保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4.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避免早产儿感染。
5.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的存活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胎龄、体重、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医疗护理水平等。如果孕妇在孕期出现并发症或早产迹象,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胎儿的健康。此外,对于早产儿的家长来说,在早产儿出院后,也需要继续关注其健康状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护理和定期随访。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能够存活下来。但对于早产儿的家长来说,需要在孕期注意保健,及时就医,在早产儿出生后,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